雕塑新闻
“穿越•曾成钢雕塑展”在德国举办

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曾成钢展览开幕现场致辞

 

展览开幕现场合影

 

展览现场

 

    一台汇聚东西方传统、凸现当代精神、风格独特的造型文化交响乐即将在德国中-德文化年奏响:2012年10月14日,“穿越•曾成钢雕塑展”在德国北部著名的基尔运河之滨汉堡地区伦茨堡开幕。
    曾成钢先生,清华大学教授、清华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曾成钢早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他在读研究生时创作的雕塑作品《鉴湖三杰》,荣获了全国美展金奖。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清华大学、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雕塑学会和德国北方艺术中心联合主办,是中-德文化年系列活动之一。本次展览的展期从2012年10月14日到2012年11月18日。
    这次展览标题为“穿越”。表明三层意思:一是这个展览在德国举行,这是一次长距离的穿越!二是这批作品主题由三个方面组成,人物群雕“大觉者”、动物“精灵系列”、和植物“莲说与静池”,构成了天地人万物合一的境界的穿越!三是雕塑作品“大觉者”表现古今中外伟大哲人的思想和智慧超时空的穿越!
   “穿越”主题的核心意思,是希望表达出对当今人类世界的大同、大道、大爱、和平和谐世界的仰望!
    曾成钢先生是活跃在中国当代艺术界的一位重要的雕塑家。实际上他不仅从事雕塑创作,还长时间担任雕塑的教学及许多大型公共艺术项目的策划与组织工作。19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社会面貌急剧变革、现实景观发生巨大变化的当代中国,中国文化也面临着各种挑战。一位当代艺术家,如果他的创作是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语境中的话,那么他就必然要面对来自本土现实以及外来文化的各种挑战,也包括来自艺术的类型、观念、语言、形态乃至材料技法等等方面的挑战。对于曾成钢来说,这种挑战几乎伴随着他近30年的艺术历程,因此他的艺术也就是一个回应挑战、不断超越现实同时也超越自我的历程。
    在曾成钢的作品中,展现了一种刚健的力量和雄浑的整体气氛,它们令人在视觉上产生强大的震撼感,这些作品以青铜的材质呈现出一种发自作品内部的力量,这种力量带着东方文化神秘的回响,也带着一个艺术家从内心迸发出来的激情,还带着许多关于哲学、自然、生命的思考。在厚重的青铜材质表面散发出冷峻的光芒,具有由内向外散发出来的强烈张力,并且能够把人的目光带到作品的深处,从而凸显出这位艺术家在作品中所寄托的理想和他极为鲜明的个性。其突出特征是情感的表现非常鲜明,体现出了一种个性强悍的抒情性,这种抒情性具有浪漫主义、英雄主义的精神气息、有着豪迈激越的气势、有着充沛的力量感和运动感、有着个人的体魄性的特征、有着独特奇崛的形式感。
    曾成钢的雕塑改写了中国现代雕塑中曾经有过的“抒情性”作品的审美范式,将一种充满阳刚之气,雄阔、刚健、强悍的个人风格带到了抒情性作品中。曾成钢的抒情性作品带有突出的个人体魄性的特征,他的抒情性与他的身体性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与他的性格气质有很大关系。如果拿表演艺术做比,曾成钢属于“本色演员”,他从来不去饰演,不去装扮,而是如实将自己的本色呈现出来。这是一种先天禀赋,能够将个人身体感受和体验上升为艺术创作中的抒情模式,他具有潘天寿先生所说“强其骨”、“一味霸悍”的个人特征。他曾对自己艺术抱负作了这样的表述:“深挖洞、广积粮、要称霸”。
    曾成钢先生像很多投身艺术的中国艺术家那样,首先进入艺术学府进行基础训练。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面向世界打开大门的形势下,曾成钢学习艺术之初就遭遇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与碰撞。就雕塑而言,中国有着自己十分悠久的雕塑传统,这种传统历经五千年,成为一种以意象性、象征性为特征的雕塑文化形态,尤其是中国艺术传统的延续性,使得在中国古代雕塑中所呈现出来的东方美学思想和东方美学形式都一以贯之。
    进入20世纪之后,西方的艺术传入了中国,从西方古典主义雕塑到现代主义雕塑的各种风格流派对于中国雕塑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一批前往欧洲和前苏联留学的中国雕塑家,从欧洲和前苏联学习了与中国雕塑迥然不同的另外一种体系,并且将它作为中国雕塑教育的基础。在很长的时间里,中国的雕塑教育和教学显然更多的以西学作为楷模,而将自己的传统当做陈旧的艺术形态,连同其文化基础一并被遗忘和废弃。在曾成钢就学的中国美术学院——这是在中国最重要的一所国立美术学院,他经受的是来自西方的雕塑教育,尤其是以写实的、具象的造型为主的雕塑教育,因此他在开始创作的时候实际上就遇到如何把西方的传统和中国自身的雕塑传统结合起来的重大课题。
    他从一开始就确立了自己的学术目标:“中国传统雕塑语言的现代转化”,几十年过去了,他确立的这个学术目标一直没变。从他所确立的学术目标中,大致可以解读出如下信息:第一,雕塑艺术必须立足中国,以中国文化为本位进行创作;第二,强调传统雕塑语言的母体意义,强调传统的延续和发展;第三,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传统雕塑在语言上不是自足的,它必须具有自己的现代性,转化为中国式的现代形态。
    曾成钢的雕塑在中国现当代雕塑体系中,是始终把个性放到了一个突出的地位的典范。他的作品个性彰显,个人风格非常突出,放在现当代雕塑的作品系列中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这对于中国雕塑现代性品格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正如中国中央美院院长潘公凯说的“我认为,在当今中国传统雕塑现代转型这个漫长过程的起始阶段,曾成钢的创作与贡献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中国国家博物馆都海江副馆长贺信
    清华大学、德国卡尔舒特艺术中心:
    欣悉贵校教授、著名雕塑家曾成钢将于2012年10月14日在德国举办大型个展,作为主办单位,受吕章申馆长的委托,我谨代表中国国博物馆致以热烈地祝贺!
    曾成钢是我国雕塑界的翘楚,他对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深厚造诣,对世界现代雕塑语言的深刻理解,成就了他作为当今中国著名雕塑家的卓越影响。特别是近年来,他在与国家博物馆的合作中,表现出了他完美的艺术造诣和充分的号召力。无论是他主创完成了巨型的室内花岗岩浮雕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西大厅的《愚公移山》,还是和国家博物馆合作策展的“国博百年中国雕塑百年作品展”都获得了巨大成功。中国国家博物馆强调历史和艺术并重,追求“无处不历史、无处不艺术、无处不学术”的人民殿堂氛围。在国博百年庆祝之际,曾成钢教授的艺术和卓越的组织能力为我们中国国家博物馆奉献了新的风景。
    曾成钢雕塑展在中国外交部欧洲司和文化部外联局的直接关心下,被纳入了“中-德国家文化年”交流活动项目。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的改造正是由德国著名的GMP建筑设计事务所所承接的。GMP的理想是:通过简洁的设计,使作品在时间和内容上经得起考验。这一理念和曾成钢先生对待艺术的态度是一致的,他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创作的浮雕《愚公移山》也得到了德国专家的好评。
    曾成钢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教授、雕塑系主任,是我国新时期雕塑艺术的领军人物,国际雕塑界的知名雕塑家。曾成钢在研究生时就荣获七届全国美展金奖。近年来,他创作的作品《莲说》荣获了北京国际双年展中青年艺术奖。2010年,曾成钢赴德国接受了北方艺术展大奖。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刘大为都撰文高度评价他的艺术成就,中国文联委员、中央美院院长潘公凯称他的艺术创作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次赴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州的伦茨堡-布德斯多尔夫市 Vorwerksallee卡尔舒特艺术中心举办“穿越-曾成钢雕塑作品展”,是曾成钢第一个大型个展,也是一次中国当代主流文化艺术主动“走出去”的有益尝试。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曾成钢先生的艺术事业。
    预祝展览圆满成功,曾成钢先生载誉而归!
                                                                                                                 都海江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2012年9月21日

    陈平参赞讲话:
    尊敬的州议会议长先生,
    尊敬的Allmann先生,
    尊敬的杨总领事,
    尊敬的张校长,
    尊敬的曾教授,
    女士们、先生们
    亲爱的朋友们:
    我很高兴今天再次来到北方艺术中心,参加曾成刚先生的大型雕塑个展《穿越》的开幕典礼。首先,我转达史明德大使对曾成刚先生和Allmann夫妇的祝贺,由于日程原因他不能亲自参加今天的开幕式。
    15个月以前,我第一次来到北方艺术中心,这里的艺术区,特别是多年来所进行的艺术项目给我留下来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我与Allmann和Gramm先生谈起了是否有在2012年中国文化年的框架下进行合作的可能性。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今天我们获得了收获。今年六月,由33位艺术家参加的特展《无形之行》在这里举办,今天我们为曾先生的展览《穿越》开幕,这两个展览为今年在德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Allmann先生,我知道您和您的企业长期以来与中国有着业务往来于合作,然而,将Buedelsdorf这个小城市与中国连接起来的却是艺术,您为艺术和国际交流所做出的努力是不同寻常的,为此,我向您表示感谢。
    女士们,先生们,30多年前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仅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而且也为艺术的发展打开了广阔的空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当代艺术也呈现出多元多样的发展格局。中国艺术家特别是年轻一代艺术家的思想都非常活跃,也很敏锐,他们的艺术表达拥有完全的自由。当然,像所有今天的艺术家一样,在全球化的文化条件下,如何获得艺术创造新的灵感和新的表现方式,是一种严峻的挑战。曾成刚先生是活跃在中国当代艺术界的一位雕塑家,他不仅从事雕塑创作,也长时间从事雕塑教学,而且还策划和组织了许多大型公共艺术项目,他的作品展现出与德国和欧洲观众及同行进行对话的开放态度。
    女士们,先生们,4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为了庆祝两国建交40周年,中国今年在德国举办了文化年,合作与对话是“中国文化年”的两大主题。我高兴地看到,文化年中的项目并非只是中方单方面的愿望,而是双方文化机构、专业人士共同策划的结果。德国众多的文化机构成了我们的合作伙伴。北方中心的两个展览就是双方成功合作的很好的范例。
    议长先生,石荷州与浙江省多年来保持着密切有好的关系,在今年的文化年中,石荷州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国在石荷州从来没有象今年这么集中地展示过来自中国的文化和艺术,除了北方艺术中心的视觉艺术展览之外,中国还是石荷州音乐节的主宾国,400多名音乐家来到石荷州做客,演出了70场音乐会,音乐节主席贝克教授认为这些活动受到当地观众的欢迎。中国还第一次派出了三个乐队参加了瓦肯重金属摇滚音乐节。我们的这些努力是希望能够帮助德国的民众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今天的中国。
    为此,我感谢议长先生以及石荷州政府对文化年的大力支持,特别要感谢曾成刚先生以及所有策展人,范迪安馆长,Gramm先生,粟多壮先生,你们的共同努力为德国和欧洲观众提供了观察中国的另一个视角;我还要感谢清华大学、中国雕塑协会其他文化机构和所有为该展付出努力的人。
   祝展览取得成功!
   谢谢大家。


 

 

页数: 共 1/1 页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
中国雕塑学会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
中国雕塑学会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    备案号:京ICP备12008679号 
微信号:china-sculp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