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新闻
国博百年·中国雕塑百年作品展”在京开展

开幕现场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现场致辞

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冯远现场致辞

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曾成钢现场致辞

现场剪彩

 

    中国国家博物馆历经百年风雨积已经融铸为一座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丰碑。2012年7月7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雕塑学会主办的“百年国博:中国百年雕塑作品展”撷取近百年雕塑精品力作,以生动、厚重的雕塑艺术语言见证一个世纪的民族文化和人文精神。该展览为国博百年庆典系列活动之一。
    这个展览汇集了从中国现代雕塑的开拓者李金发、刘开渠、曾竹韶到新中国成立后一代中坚钱绍武、潘鹤、王克庆、程允贤,到今天的中年雕塑家曾成钢、隋建国、黎明以及正在成长的一代青年雕塑家的精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展览既有中国雕塑先驱人物李金发唯一存世的原作《黄少强像》,也有人民英雄纪念碑创作集体的丰富作品,还有《收租院》群雕中五件最具代表性的雕塑等珍贵的原作。这次展览得到了中国国家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协办,汇聚了各馆的雕塑精品,其展品的丰富、系统完整性堪称空前。
    这个展览是对20世纪中国现代雕塑的学术性总结和时代性展示。展览较为系统地展示了20世纪中国雕塑艺术发展的学术脉络,凸显了20世纪现代雕塑艺术对中华民族艺术精神的表现;代表了20世纪中国现代雕塑的发展水平。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为1912年7月9日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至2012年即成立100周年。中国雕塑学会1992年5月15日,由民政部正式批复定名,至2012年为成立20周年。为庆祝这个喜庆吉祥的岁月,双方决定联合举办“百年国博:中国百年雕塑作品展”,以这样的方式庆祝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和中国雕塑学会成立20周年。
同时,鉴于20世纪中国现代雕塑一直未曾有过系统的国家收藏,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尽可能系统地为国家博物馆增加优秀雕塑作品的收藏,在国家民族振兴的今天,让经典的中国现当代雕塑在国家艺术殿堂得到充分展示,是人民心声,是国家馆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也是各位艺术家莫大的荣誉。展览将成为这一历史机遇的完美回应。
    本次展览的学术主题是:“融汇与屹立”。
    展览分三个历史阶段,1912年-1949年,经典写实时期。20世纪中国现代雕塑是以李金发、刘开渠、曾竹韶等一批从西方特别是法国学成归国的艺术家,把西方古典写实雕塑与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探索民族特色的现代中国雕塑语言的过程。随着五四运动的思想启蒙,一批雕塑家从海外回国,使传统的中国雕塑产生很大转变。这批留学生头脑非常清楚,目的很明确。他们面对西方的现代派等都不学,只学习写实主义雕塑,因为这正是中国所缺少的,中国传统中缺乏写实艺术的表达。李金发、曾竹韶等努力从写实中强化着雕塑的民族文化背景。滑田友在巴黎创作的《轰炸》,其造型语言就有中华民族特色融化在作品之中。但由于社会不安定,解放前的中国雕塑发展步履维艰。
第二阶段是1949-1980年,民族自立是这一阶段的特色。这一阶段是以纪念碑性和时代性为其显著的特色,特别是创作了划时代的标志性作品《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以及《艰苦岁月》、《收租院》等名作,使当代中国雕塑形成了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内容和形式鲜明特色。
    改革开放以后1980年至今,为多元探索阶段。以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和雕塑材料的丰富而呈现多彩的艺术样式。前半段即1992年以前,是解放思想,革新观念,从变形、抽象雕塑,到装置等等,在短短的十几年中几乎把西方近百年来的雕塑发展探索样式演示了一遍。在这之后,随着新中国第二次城市化建设高潮的到来,雕塑的建筑性再一次得到了发挥,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发展迅速。同时,雕塑也有向架上和现实主义回归的趋势,表现内容则是对现实生活无所不包,内容十分丰富,艺术语言上更为关注中国传统雕塑的形式要素。
    进入21世纪以来,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雕塑家成为创作的主力军,雕塑语言和创作群体的多元化,体现了与世界雕塑潮流深刻联系和自身的积极探索。新中国雕塑60年,前30年更多的是学习、模仿;后30年由模仿逐渐转向自我体验、自我实践,清晰了自身发展的轨迹,梳理了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经验。
    一个世纪以来的百年中国现代雕塑既是东西方优秀传统融汇的结晶,也是雕塑艺术对时代深刻的反映,形成了独立的中国现代雕塑艺术的精神与学术品质。
 

 

页数: 共 1/1 页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
中国雕塑学会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
中国雕塑学会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    备案号:京ICP备12008679号 
微信号:china-sculp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