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新闻
雕塑大师潘鹤荣膺中国美术界最高奖

鹤发童颜的潘鹤,诙谐幽默。

广州解放纪念碑

珠海渔女

艰苦岁月

和平少女

 

 

    潘鹤获奖感言
  我仍壮志未酬 怎能拿终身成就奖
  “我们这班(群)上台领奖的老头,都不是七老八十,而是八老九十了,是稀有动物。能得到这个奖,我感到既感激又惭愧。感激的是,这代人竟然还没有忘记我们。惭愧的是,我仍然壮志未酬,怎么能拿终身成就奖呢?今日国已不穷,正是实现‘壮志’的时候。”
  潘鹤,广东南海人,1925年生于广州,现任广州美术学院终身教授。致力雕塑艺术60多年,从事美术教育40多年。已建立大型户外雕塑100多座,分别建立于国内外70多个大城市的广场上,60件中型室内雕塑为国家美术馆及博物馆收藏,多座作品曾获国家级金牌奖和最佳奖。雕塑作品有《艰苦岁月》、《开荒牛》、《鸦片战争》、《和平少女》等。
  2003年获文化部颁布造型艺术终身成就奖及广东省文艺领军人物称号。1997年广东省政府为其在广东美术馆建立潘鹤雕塑园,2008年广州市在广州市海珠区为其建立潘鹤雕塑艺术园。
  语文课本插图中的《艰苦岁月》、海珠广场上的《广州解放》纪念碑、深圳的《开荒牛》、珠海香炉湾畔的《珠海渔女》……祖籍广东南海、现年85岁的雕塑家潘鹤用自己的一双手,创作出广州市民乃至全国人民所熟悉的这一座座雕刻作品,对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表现。
  近日公布的首届中国美术终身成就奖,85岁的潘鹤成为六名获奖者之一。昨晚,本报记者对潘鹤老先生进行了面对面的独家专访。
  6名获奖者中潘鹤最年轻
  潘老先生是真正的“鹤发童颜”:花白的头发上戴着蓝色小圆帽,灰白色大衣上挂着白色长围巾,打扮与年轻画家无异。因为是广州本地人,他从头到尾都用广州话接受采访,非常幽默,还有不少“奇谈怪论”。面对记者,他笑称并不想拿这个奖:“我仍然前途无量,现在盖棺定论言之过早。”
  就在大约10天前,85岁的潘鹤老先生拿到了自己生命中的第四个“终身成就奖”,也是分量最重的一个。文化部、中国文联和中国美协联手,颁发60年来首届中国美术终身成就奖。本次评选由各省份推选出本地的美术界杰出人士参选,参选者约有100人,得票最多的前六位获此殊荣。
  “共有6个人得奖,但是只有4个人能亲自去北京拿奖,其余两个身体不适不能出席。我已经85岁,却是4人之中最年轻的!”
  近期将有3件作品“出炉”
  虽然社交活动很多,但是潘老先生仍然抓紧时间不懈创作。昨天,他向记者透露,近期内又将有3件作品“出炉”。
  一件是刚刚完成的“山穷水尽疑无路”雕塑:一个旅行团到了一座大山前面,以为已经无路可走,正在绝望之际,突然发现山中间有一条缝,穿过这条缝,景色豁然开朗,山的那边,站着一个漂亮的新疆姑娘,身后是大片羊群。
  潘老先生说,在山缝之间,站着一个小人,而这个小人正是他自己,“1949年时,我坐上了广州解放后由香港到广州的第一班火车,一心想着参军解放西藏。可惜家庭身份不好,未能如愿。此前曾经报读波士顿的一家美术学院,后来又不能成行。回味当时的心情,正如站在山缝之间,于是创作了这个作品。”
  第二个作品是“自我完善”,不久后将在深圳展出。作品与“艰苦岁月”、“开荒牛”形成衔接。“自我完善”描述的是一个人,头脑及上身都已经解放,但是下半身仍然被石头封住,正在用斧头把下身的石块敲开。
  第三件作品“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应惠州市政府要求,为叶挺故居博物馆造的叶挺像。叶挺骑在战马上,剑只拔出一半,马下是熊熊烈火。“叶挺还未完成革命事业便飞机失事牺牲,马在烈火之上,剑才刚出鞘,反映‘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情感。”
  只为国家服务 从不接私活
  “我的作品不会摆放在私人地方,如果只为了给有钱人的老婆和孩子看,这是浪费了我的才华,我的作品一定要摆放在公共场所。”
  1952年,潘鹤的作品《当我长大的时候》代表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被送到瑞士的国际母亲节大会上陈列,后又送到波兰参展,轰动一时,这也成为了他的成名作。另一部作品《艰苦岁月》也在建军三十周年的艺术展上获奖,被中国军事博物馆、全国多个省级博物馆收藏,还被记入了中国美术史和各国编写的世界美术史中。
  “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都在搞政治运动,最近30年才有机会进行个人创作。所以我不会把我的青春和时间花在为私人服务上。”潘老先生说,70年来,他都只为国家和政府服务,从不接“私活”。如今,他的100多件大型雕塑作品摆放在全国70个城市中,广州则以海珠广场及南越王墓的雕塑最为市民熟悉。
  “我现在是业余雕塑家 专业社交家”
  “我现在是业余雕塑家,专业社交家!”潘老先生说,由于文艺界的“老人家”已经所剩无几,现在上至全国、下至市里的艺术家代表活动,都要叫上他。“因为只有我最老嘛。前几天,我翻到一张60年代全国美术家协会的照片,发现里面的100名理事,现在只剩下3人,广州的其他7个理事都去世了。”
  虽然已经85岁,潘老先生仍然中气十足,采访的时候,一会喝喝冷饮,一会又与他的老朋友一块举杯喝红酒。这名“社交家”最近的活动也排得满满当当:“广东文艺名人50名之南海人”展览,他要拿出13幅作品展览,目前正在做筹备工作;下个月要在广州、佛山、长沙等地巡回展出
  情路坎坷峰回路转
  无声爱情幸福平静
  今生与一位美丽女子的失之交臂,促成潘鹤走上了艺术道路,并最终成为一代雕塑名家。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占领了广州,为逃避战乱,潘鹤一家寄住在香港的姨妈家中。与美丽的表妹阿咩的相遇和失之交臂,是潘鹤今生永难磨灭的记忆。搞艺术的在那个年代里社会地位极低,而表妹的父亲是香港有名的银行家,自然不会将女儿嫁给潘鹤这个穷小子。两人最终在家长的阻挠下遗憾分手。
  1949年底,潘鹤被广州的华南人民文艺学院录取,不久因表现突出,被借调到华南文学艺术联合会参加《华南文艺》和《华南画报》的组稿和编辑工作,同时被调去的还有与他结下一生情缘的张幼兰。
  张幼兰14岁就在香港的《星岛日报》上连载中篇小说,15岁师从高剑父先生学习绘画,其绘画才能深得同行赞誉。可惜,张幼兰童年时因病导致耳聋,平时生活学习多有不便。
  潘鹤当时是代组长,开会时要做工作记录,张幼兰就坐在他身边看,久而久之,潘鹤就成了她的秘书。在与张幼兰的交往过程中,潘鹤发现她是一个非常单纯善良的人,她永远只是安详地微笑着对待每一个人,她处于一个无声的世界,她只能观察别人的口形或通过笔来表达情感。
  渐渐地,潘鹤感觉张幼兰离开了自己就难以工作,他成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拐杖。朦胧的情愫在两人之间慢慢产生……
  此前,潘鹤经历了太多的情感折磨,身心疲惫,甚至一度万念俱灰,想去出家当和尚。可是自从结识了张幼兰,她的恬淡平静、与世无争对潘鹤影响很大。1954年,潘鹤和张幼兰结婚了,欧阳山、陈残云、黄新波等文艺界人士都参加了婚礼,他们一共只花28元钱。
  潘鹤说:“我和张幼兰之间的爱情是幸福平静的。”
  潘鹤雕塑艺术园:坐落于广州市海珠区后滘村,总占地面积38亩,是由广州市政府与海珠区委、区政府及广州美术学院共同出资,为著名雕塑家潘鹤先生兴建的户外雕塑艺术园。2007年2月,雕塑艺术园奠基动工,至2008年4月,占地12000平方米的一期工程竣工,并于2008年5月4日正式向市民开放。
 

 

页数: 共 1/1 页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
中国雕塑学会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
中国雕塑学会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    备案号:京ICP备12008679号 
微信号:china-sculp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