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雕塑界对于材料的运用与观念的表达,展开了深入的思考与积极的实践,并且涌现了一批很有思想深度的青年雕塑家,他们积极探讨对于物质材料的解构与重构,大大丰富了雕塑艺术的表现力。评论家何桂彦博士将当代雕塑的发展概括为“媒介与观念”、“身体与观看”、“时间与场域”、“叙事与想象”、“日常与景观”这五个方面。而雕塑理论家、策展人唐尧则注意到当代雕塑家正在寻求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开拓,从形式语言与精神价值两个方面,进行当代转换与重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唐尧先生和我在成都艺术粮仓策划了本届“中国当代青年雕塑邀请展”,邀请了来自全国的26位青年艺术家,共同呈现中国当代雕塑发展的最新趋势。他们的作品,材料丰富、形式多样,从前述不同角度深入到当代雕塑艺术的前沿探索。他们的创作表明,作为视觉艺术的力量,正在于艺术家对于作品形式语言的综合性表达,真正的艺术存在于整体性的表现,而艺术中的表现性就存在于结构之中。对我们来说,材料语言怎样在观念表达中恰如其分地展开叙述,工具和技术怎样在创作中推动表现的力度,以及物质材料怎样在艺术家手中魔幻般地超越原本的文化属性,始终是关键所在。如果说现代艺术发展的成果是视觉形式的拓展,后现代艺术则是把艺术变为无所不在的“生活—感觉”状态,这是从“形”到“态”的演变。
当代雕塑艺术中的知觉样式不是任意的,它不是一种由形体和色彩组成的纯形式,而是艺术家对于民族的传统文化、哲学与人文精神的理解与综合表达。既然色彩、肌理、速度、形状、方向等结构性质是被视觉直接把握的,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性质传达的表现性同样是被视觉直接掌握的。雕塑家对于材料与形式的表现,使他成为人文精神和自我观念的解释者。这样,观念就存在于材料的表现之中,存在于艺术家对于材料的理解与处理之中,这或许是中国雕塑艺术在今后的十年中需要全力以赴,深入研究的一个根本问题。
今天,作为视觉传达和意义表述的当代艺术创作已经很少在艺术的门类和媒介的使用上限定自己,它以新的综合方式为我们提供精神表述的新视角,这其中材料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的品质决定于艺术家思想和精神的力度,以及表现与创造的准确程度。材料在说话,展场在述说,材料“话语”所能传达的“内容”最终实现在艺术家创造的作品语境中。
在我看来,“尊重材料”应该是雕塑艺术家“尊重自然”的一个基本艺术态度。围绕我们生活的所有材料,无论是自然界的原始材料还是人类加工生产出来的材料,都是有生命的,即它们有自身的生成与转换的自然周期,同时它们也负载了人类生命与材料的互动,成为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载体。从雕塑的角度,面对人类对于物质材料的生产和艺术性的结构重组,我更注意后者的创造性的结构关系。当代雕塑与工业材料加工的区别,在于艺术家通过对不同物质材料的造型重组,使之呈现出非功利性的人文意义。在古德语中,“物”这个词意味着聚集和统一,特别是对于考虑言说中的事情,一种争议的聚焦。对于当代雕塑家来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不只是材料加工的技术,而且是材料选择与重组的视野,即对于材料的选择,就是人对材料的意义的基本把握,是重新敞开人对于材料的关系,回到事物本身去,回答生命的原始呼唤。
艺术不是纯理论的演绎,它建基于对于不同物质材料的运用,观念只能寓于实物。艺术作品具有自然的属性,艺术家要尊重物质所具有的内在生命,在创作过程中,自然物质获得了生长的动力,在无序的生长中获得偶然的构型。艺术家的文化直觉,既是对材料的直觉,也是对浩繁手工制作的体验,它们构成了艺术品的重要方面。艺术家可以在与材料持续的对话与制作之中,达到忘我的境界。在当代艺术中,有许多艺术家擅于运用不同材料,构建宏大场景,但材料的物理特性过于突出,往往难以唤起欣赏者的美感。从自然材料到艺术创造,是一个解构又重构的过程,是一个将现实转换并提升为“诗境”的过程。解构是手工艺的,将自然物转换为人工创造物,转换为人类精神生活之物。重构是艺术的,将生活之物提升为艺术之物。从自然到生活再到艺术,这正是雕塑家的创作之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雕塑艺术一直在不断地丰富和拓展自身的领域,“雕塑与空间”、“材料与观念”、“身体与观看”等概念的引入,不仅使雕塑艺术在空间、形态以及形式语言上有所突破,也使得传统的惯性思维得以解放。当代雕塑进入了传统雕塑难以涉及的视觉和心理领域,特别是多种材料的材质与形态,形成丰富多样的形式结构。当代青年雕塑家对于各种材料表现语言和现成品的运用,推动了富有人文精神特质的新雕塑的生成,正在成为当代雕塑创作中的重要力量。在21世纪的今天,物质材料空前丰富,如何善于利用这些身外之物,表达现代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是当代中国雕塑家面临的重要学术课题。
本届展览得到成都艺术粮仓董事长陈学建先生的全力支持,在此对陈学建先生及艺术粮仓工作团队的全体成员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们的工作,有力地推进了中国当代雕塑的发展,大大提升了成都地区当代雕塑与公共艺术的学术水准。
殷双喜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
|